编者按: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代会是在党和国家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市全面落实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新形势下,学校创建职业本科技术大学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为引导师生员工进一步深刻领会学校党代会精神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同心协力将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专栏。本专栏邀请“六大体系”牵头部门、职能部处、二级党组织书记、二级学院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撰写个人署名的理论文章、观点文章。通过多角度、多层次阐释和解读,将党代会精神实质传递给每一位师生员工。
以“三融”推动党代会精神落地生根
王向红 教授
学校党代会明确提出以服务国家战略与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导向,以新一轮“双高”建设为牵引,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为引擎,以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为重大突破的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将学校建设成为“上海特色、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职业技术大学”的宏伟目标。我们将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聚焦“三融”精准发力,奋力书写新时代职教改革的“中德答卷”。
一、党建领航与专业建设融合,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中德工程学院立足“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创建目标,创新实施“党建+”工程,构建校企党建共同体。与上电科等8-10家企业共建“智造先锋”党建联络小组,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产教协同创新优势。
打造课程思政新范式。依托“智慧红匠”思政育人体系,按年级、专业组建课程思政学习社群,通过“劳模直播课堂”“企业导师说思政”等活动,实现专业教育与价值塑造同频共振。
推进教师分类评价改革。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计划。
二、人才培养与数智转型融通,重塑现代工匠培育体系
我们将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五金”建设新生态。
铸就“金专业”:动态调整专业布局,精准对接产业链需求。结合临港新片区智能制造、奉贤数字江海及金山数字湾区建设及企业数字化、绿色转型需求,优化专业(群)布局和招生结构,完成577名年度招生计划。结合现场工程师、现代学徒制、工程创新班等改革项目,融入数字化、AI技术,推动专业群数智化升级。
锻造“金课程”:推进课程“数智化”升级,破解跟不上产业发展难题。开发视频课程、微课、动画、题库及虚拟仿真资源,确保资源覆盖专业核心课程。力争新增1门市级精品在线课程。
培育“金师资”:打造“双师+”队伍,破解教师实践能力短板。进一步细化教师分类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五类教师差异化考核标准。进一步推进市级双师型教师建设,聘请上飞、上电科等企业工匠担任产业导师,共建“大国工匠工作室”。组建5支教科研团队,开展教学改革、教学竞赛、技能竞赛、技术服务等工作。
打造“金教材”:构建“活页式+数字化”资源体系。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开发活页教材,力争开发1本国家规划教材、3本校企合作新形态教材。每年支持4-6本校本教材备案。
夯实“金基地”: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通“最后一公里”。聚焦金山区产业转型,以数字+智造为主线,集“五大中心”建设,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竞赛、科学普及、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金山数智技术创新服务基地。完成基地9个实训室功能论证和建设。
三、科技创新与产教协同融汇,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贯彻落实党代会“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要求,我们将重点实施“三个一”工程:
依托机电产品表面绿色智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提升科研服务能级。强化科研顶层设计,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打造“1平台1中心1能力1影响”,全面提高学院高质量服务能力。
共建一个产业学院标杆。依托无人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人才培养,打造长三角低空经济人才培养高地。
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品牌产教融合共同体。与上电科、华为等企业持续打造“长三角低压电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工业4.0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开展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做好首批27名学生的培养工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德工程学院将增强“五为”担当作为,提高中德军团战斗力,把党代会擘画的蓝图细化为“任务书”、转化为“施工图”。(作者系学术副院长、中德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