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代会是在党和国家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市全面落实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新形势下,学校创建职业本科技术大学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为引导师生员工进一步深刻领会学校党代会精神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同心协力将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专栏。本专栏邀请“六大体系”牵头部门、职能部处、二级党组织书记、二级学院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撰写个人署名的理论文章、观点文章。通过多角度、多层次阐释和解读,将党代会精神实质传递给每一位师生员工。
思政引领、产教深融、数智赋能
邵瑛副教授
学校党代会的顺利召开,为学校发展擘画了蓝图。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将以高水平集成电路专业群创建和职业本科专业创建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努力落实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
专业群建设目标是面向集成电路产业,培养有“奉献报国壮志、精湛专业技能、规范职业素养、应急处突本领、技术迭代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并努力成为“思政引领强、人才竞争强、科教支撑强、服务产业强、协同治理强、国际影响强”的“六强”高水平专业群。
(一)思政育人大格局,支部联建强党建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支部建在专业群,与优质企业党支部联建“芯匠堡垒”。开设“创芯中国”强国系列微课程,融入集成电路人“家国情怀、扎根一线、严谨细致”等精神品质,用好上海红色资源和集成电路园区及企业资源,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二)六强标准做引领,五金任务重落实
金专:建立“政行园企校”生态化产教融合机制,通过“育芯苗、强芯技、铸芯才”递进式培养路径,实施住企培养。服务自主可控,聚焦核心岗位,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向、顶层融通、项目贯穿”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为纽带,组建课程群,群内课程通过产业真实项目横向拉通、有序衔接,有效发挥协同育能功效。建立“课改牵引,重任驱动,分层对接”专业群管理机制及“产业需求与绩效考核双驱动”动态调整机制。
金课:以校群两级课程开发中心为依托、以“申课星言”大模型为助力、以校本教学革命为抓手,采用“需求-目标-开发-教学-反馈-调优”“六步双反馈闭环”课程开发法,建设高质量教学金课、产业课程、科普课程。
金教材:建立领军企业主导的教材开发与共享机制,以“系统规划、分类分向、重点突破”为开发思路,引入企业培训包、工作页,强化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开发“固本强基”和“补链首创”的新形态教材,探索形成芯教材建设“上电”样板。
金师:建立典范引领、内驱引擎的激励举措,完善教师分类评价、校企双向交流等机制,构建教师成长生态。推行“精准定制-进阶培养-数智驱动-迭代升级”的教师教学档案袋制度,同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虚拟教研室,打造优质专兼融合师队。
金地:整合校企园区资源,聚焦集成电路先进制程与设备运维,实现技能靶向化、项目生产化、设备工程化、功能多元化、管理数智化。建设集教学、研创、竞赛、培训、科普、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IC开放型产教融合集群式实践基地,形成一套专业群技能训练标准与模式。
(三)数字孪生优生态,AI助评促成长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覆盖集成电路制造环节的沉浸式实训教学场景。充分接入和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AI芯训云平台”和“芯能成长档案平台”双平台,定制一生一策、一师一策的成长路径。以实战淬炼师生数字素养,以AI赋能集成电路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四)多元协同谋创新,立地研发提能力
牵手本科高校,联合产业园区,开展立地式研发及协同创新,建设“技术研发、协同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服务体系。组建科研攻坚组和工程实践创新班,以研促教,提升青年教师科研服务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
(五)光启学院促合作,随企出海新途径
成立海外“光启学院”,携手头部企业开发和输出实训设备,开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学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架设课程云平台,因地制宜开展海外人员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形成“光启学院”出海培训模式,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途径。(作者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原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院长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