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龙 副教授
学校党代会明确提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为二级学院改革发展锚定了方向。站在新起点,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立足党员管理规范化、育人旗帜鲜明化、基层党建特色化、学院治理制度化四个维度,构建“规范引领-育人铸魂-品牌驱动-制度护航”的闭环体系,推动学校党代会精神落地生根。
一、党员管理规范化:构建“全周期+数字化”管理体系
以“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为原则,创新党员管理新模式。
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建立“基础分+先锋分+贡献分”三维评价体系,将理论学习、志愿服务、教学科研等指标量化赋分,对党员履职尽责和日常表现进行动态管理。
打造“三会一课”数字平台体系。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提质增效,实现规范化管理、数据化监督、互动化学习、智慧化分析,解决传统模式中存在的组织效率低、记录分散、参与度不足等问题。
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和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项目建设为契机,把党建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作为建设目标,按照“一体两翼三服务”的工作思路,努力培育“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
二、育人旗帜鲜明化:打造“大思政+实践育人”融合生态
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构建课程思政“同心圆”。以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市级试点课程《信息安全基础》为支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两个一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为引领,带动学院其他八个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同步推进。
创建“四维一体”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红色筑梦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工坊、乡村振兴服务站、劳动育人工作坊四个平台。通过“价值引领-能力建构-服务输出”的闭环设计,实现思政教育从课堂灌输向实践内化的范式转换,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新方案。
实施师德师风“铸魂”工程。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纲领,构建师德建设与专业能力双轨并进的培养体系,把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加强师德监督与考核,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三、基层党建特色化:培育“一支部一品牌”格局
立足学科特色打造“党建+”品牌工程,形成“一支部一品牌”格局。
教师第一党支部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造“微党建”,以“微”见“大”,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助推学习型、功能型党支部建设。
教师第二党支部按照“一体两翼三服务”的工作思路,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助推研究型、服务型党支部建设。
学生党支部推进“三品三型”学生样板党支部的建设,联合团总支,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助推三全育人改革,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四、学院治理制度化:完善“共治+智治”长效机制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完善学院治理体系,提升学院治理能力。
健全“四横三纵”制度框架。横向完善党员大会、党组织会议、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等协同机制,纵向建立“学院-教研室-师生”三级议事规则。学院各项工作按照相应的制度规范运行,完善工作台账和会议记录。
构建风险防控“三道防线”。常态化开展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实训室安全党员责任区、师德师风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制度执行专项检查,筑牢学院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
在学校职业本科创建和国家“新双高”建设新征程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四化”建设内涵,以规范化管理强基固本,以鲜明化育人铸魂培根,以特色化党建激活动能,以制度化治理保驾护航,全面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为学校建设成为“上海特色、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职业技术大学”的宏伟目标做贡献。(作者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