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 副教授
学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激励人心、催人奋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机械学院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此次党代会精神,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及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学校创建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贡献力量。
一、全局谋划激发潜力,全力推进学院发展
认真落实党政共同负责制,优化学院治理结构,完善绩效分配和成果奖励制度,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打造党建工作品牌,争取建设国家级党建成果。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凝聚师生智慧和力量,形成全院上下一心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与兄弟院校、企业的交流合作,汇聚各方资源,共同推动学院发展。
二、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发挥“专业群+企业”党建联盟优势,构建“航天工匠”大思政课程体系及思政育人品牌,将航天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发“航天精神案例库”和特色思政课,形成国家级思政案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通过课程思政、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多种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三、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依托上海闵行经济开发区产教联合体,整合航天上下游企业资源,构建项目驱动的模块化航天特色课程体系。开发岗位模块化课程证书,打造“航天+”项目化课程,构建三级培养路径。实施金师锻造工程,建立健全师资双向流通机制,聘用航天智造领军人才作为产业教授,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打造集“制造全流程、虚仿全场景、管理全覆盖”于一体的航天特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推广典型生产性实训项目。
四、精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学院社会服务能力
构建政校企“共享共治共赢”产教融合机制,推动市域联合体实体化运作与“四级对接”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共育生态,创建产教融合国家级标杆。建立贯通的职后技能培训体系,开发模块化“微证书”课程,重点培养新型岗位技能人才,每年开展2000人次的在职员工技能提升培训。依托“航天智能产线联合研究中心”,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服务体系,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化生产转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者系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