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海研究员
学校党代会确立未来5-10年的发展目标催人奋进,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与管理学院围绕党代会精神开展一系列深入学习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为建设上海特色、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职业技术大学贡献经管人力量。
一、“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固本铸魂育人体系
树立“大思政”育人理念,建立“课程思政+课堂思政+课外思政”与思政课程四维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企业家精神培育工程”,将红色金融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史、企业家精神等融入课程思政。选聘行业先锋担任德育导师和顶岗实习带教师傅,实行“一师双责”,创新社会实践形式,构建“企业课堂+红色教育基地+社会服务平台”实践育人矩阵。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优势,建立学生成长数字画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评估与动态优化施策。
二、主动拥抱数智时代创建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
主动迎接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变革的双重挑战,下定决心谋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的专业(群),探索与其他二级学院共建交叉融合的专业(群),提前谋划专业群底层互通课程体系建设,夯实学生通用技能和综合素养基础,推进“专业+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创新,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嵌入Python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等模块,将数字化营销师等新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探索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技能发展保持同步更新。引导教师通过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三、面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体系
按照“1学院、1园区、1项目”产教融合思路,面向金山区重点服务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将产教融合融入立德树人和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全过程。探索与中德工程学院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整合两个学院在无人机智能技术和文商旅智能管理与服务方面的优势资源,联合开展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和培训、师资研修、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等工作;与申安网络安全产业学院共同探索金融安全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培训等工作;与外语学院联合培养“城市推荐官”。多元整合资源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引导形成人人参与产教融合探索、人人共享产教融合成果的浓厚氛围。
四、服务上海“五大品牌”建设构建立地式科研服务体系
聚焦“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上海旅游”五大品牌建设,依托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院的集聚优势,积极推进与上海金山区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在新质生产力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开发、咨询和成果评价,以及展览、会议、活动与培训服务等方面不断拓展;发挥企业数字化诊断方面优势,持续加强与广德合作,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利用二级创业指导站平台,将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形成校内外联合、师生共同参与的科研和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经管学院社会服务能级。
五、分类评价改革激活教师发展生态体系
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引导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争做立德树人典范。评选年度教书育人标兵,使身边人影响身边人。以教师分类评价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为抓手,激发教师活力和潜能,引导教师围绕学校内涵建设多出高质量教学、科研与产教融合成果。多方位关心教师成长和发展,在教师能力提升、企业实践、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形成“AI经管是方向·爱经管是情怀”共同体意识。
六、数智赋能管理能级提升服务师生水平
行政管理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学习掌握智能化办公技术,创新思考优化工作流程,努力提高管理服务能级。破除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提高服务师生的意识和水平,多渠道听取师生意见建议,积极沟通协调,努力提升师生获得感和满意度。(作者系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