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家皓 副教授
学校党代会擘画“建设上海特色、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职业技术大学”战略蓝图,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列为六大核心战略之一。人事处紧扣职业本科建设新定位,以改革创新精神构筑师资建设四大支柱体系,驱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铸就师德师风建设新标杆
构建“三位一体”协同机制。在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统领下,整合组织、宣传、教务、科研、工会、纪检等跨部门力量,形成师德建设联动网络;建立“校-二级党总支-教师党支部/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创新“五维并举”长效机制,通过政策保障、制度规范、宣传教育、典型引领、实践养成,构建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全链条体系。严把师德“第一关口”,在招聘引进、职称评审等关键环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培育“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师表文化。
二、构建专兼融合人才矩阵
大力实施“首席技师”“特聘产业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工程,着力构建层次分明、引育并举、专兼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聚焦上海特别是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布局与规划,结合永利官网专业发展需要,采取全职、双聘或柔性等方式着力引进一批高精尖的领军人才,引领专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通过“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等项目建设,引领提升教育教学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国家、省级、校级人才计划和项目,基于师德师风、教学成果、科研能力、社会服务等多维度数据构建人才画像,为高校提供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实现高层次人才精准引进与分类管理,构建“专业—人才—团队—项目”四位一体人才培养培育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型领军人才的培养。持续加强校企“双师双向、互兼互聘机制”,加大引进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一线技能人才入校任教;设立产业教授特聘岗位、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吸引大国工匠、技能大师、技艺传承人等兼职任教。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设立“产业教授”特聘岗位,探索“项目+团队”柔性引进机制。如借鉴“校企双师双向互聘”经验,与中芯国际、华为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导师库,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精准供给”。
三、打造“三全”教师发展体系
实施“三类全覆盖”培训计划。开展中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专任教师双师能力强化、辅导员职业素养优化、管理教辅人员服务创新等四大类全员轮训。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实施职前适应、职中提升、职后拓展的“三阶段成长链条”。重点强化双师素质、教学改革、科技创新、技术技能、数字素养、国际视野的“六维度能力跃升”,依托国家级产教联合体、长三角创新联盟等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培育兼具理论造诣与实践智慧的“良匠金师”。
四、深化人事制度系统性改革
推行分类评价、多元发展的人才考评机制,建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多通道发展体系。实施岗位成果导向的绩效薪酬动态调整,设计教学成果转化、技术专利等特色评价指标。细化教师基本岗位职责,构建涵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工作量标准,形成“教而优则教、研而优则研”的多元发展生态。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待遇调整深度挂钩,构建“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创新潜能。
兴校之道,始于人才。学校将以党代会精神为行动纲领,通过系统性改革构筑师资竞争优势,以“闯”的锐气、“创”的智慧、“干”的担当,不断开创人才强校新局面,为早日建成上海特色、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职业技术大学提供源头活水、不竭动力。(作者系教师工作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